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积极响应教育部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,教育学院以社会实践为重要抓手,引导学生在寒假深入社会一线,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,在实践中积极作为,甘于奉献。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,志愿者们在教育帮扶、法治建设、基层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光发热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。
心系留守孩童,传承教育星光
在专业学习中,我院学生了解到留守孩童面临的教育困境,决心用所学本领传承教育星光。23心理本02班的李琳同学在封丘县应举镇应举中学为学生开展心理讲堂,慧心赋能,助力“青苗”成长。22教育本01班的王佳莹参与了支教活动,一期支教活动结束后,王佳莹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。她与支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保持着密切联系,通过线上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,持续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。她还计划定期组织同学前往支教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为学校捐赠图书和教学设备,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。在她身上,展现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,相信在她的影响下,会有更多人关注留守孩童,为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
投身法治宣传,营造法律氛围
我院学生以加强法治宣传,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为己任,积极参与法律知识宣传活动。22教育本01班的杨柳同学加入汝南县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“暖冬行动”,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,向群众发放和讲解防诈骗、禁毒、民族团结、未成年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资料,共计对200余名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,为当地营造浓郁法律氛围出了一份力。

扎根基层沃野,释放青春能量
时代在变,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变,但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的志愿精神永不过时。23教育本02班的张欣冉同学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,参与社区的各项建设和服务活动,为改善社区环境、丰富社区文化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。23小教本01班的潘烨同学在团工委与社工部的带领下,参与了志愿亭值班活动与春运返乡志愿服务活动,她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,也增强了她的社会责任感。22小教本04班的王婉茹同学在浉河书屋志愿服务中,热情为群众讲解阅读的意义,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。23教育本02班的王晴同学参与了中国邮政服务活动,负责单据填写、对包裹进行精准分类和实时追踪邮件状态等业务,见证了信息化、数字化时代,物流业在硬件设施、软件技术和作业方式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。




在实践过程中,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,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协作能力。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,今后学院将持续加强指导,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,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,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